医学影像科

科室概况

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影像科创立于1925年,老一辈著名放射学家王履琨、张彧、倪正文、傅长根、朱斌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一代又一代鼓医影像人的建设,尤其是在张冰教授带领下,医学影像科取得巨大的进步,目前科室拥有放射诊断医师77人,技师98人,护士24人,专职研究员2人,博士后4人;目前,医学影像科共拥有50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53台,其中MRI 9台(其中6台为高端3.0 T),CT 17台(其中10台为64排以上),DR(含移动、胃肠、钼靶等)27台,为临床医疗,科研提供强大的影像平台。动物影像中心拥有9.4 T小动物超高场MR、Micro-CT、动物超声,为院内外动物试验的开展提供影像成像及分析技术的支持。科室影像设备一流,新技术种类齐全,实力雄厚。

在学科带头人张冰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度华东区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学影像科首次获得了排行榜的提名,实现历史性的突破。目前,医学影像科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培训基地,国家卫健委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南京大学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南京大学国重实验室动物影像中心,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功能影像中心,南京大学国家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影像人工智能实验室,江苏省及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市远程影像诊断中心和南京市医学高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并与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高水平国际化合作平台。

科室亚专科特色鲜明,包括神经影像、头颈影像、呼吸-乳腺影像、心血管影像、消化影像、泌尿生殖影像、肌骨影像、儿科(含胎儿)影像、介入放射等。具备一支学历高、人员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队伍。多人在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团体担任重要职务,包括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理事兼影像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兼质智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南京医学会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获得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十二五”和“十三五”),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杰出青年医学影像学家”称号,第一届江苏省医师协会“杰出青年医师”奖等多项人才及荣誉称号。

近年来,医学影像科共发表SCI 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培育/面上/青年项目22项,省厅级课题26项,市局级课题71项,其中2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4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临床前沿技术,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重大科技示范,南京市工信局项目各一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项;制定行业标准2项,发表国内专家共识1篇,国际专家共识1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课题是国家“一带一路”示范工程,创新性强,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并因其影响力受到了时任中捷两国领导人的接见。

学科优势突出:1. 神经影像学:主要集中于两个特色方法——嗅觉和空间导航脑功能成像,通过检测嗅觉刺激或空间导航任务时人脑内最早发生认知障碍相关病理改变的微小结构及其相关环路的功能活动改变,实现早期认知障碍的预警。2. 分子影像学:主要集中于干细胞移植后器官修复功能的成像研究以及一些分子影像标记物的开发等。3. 全流程全系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率先提出并采用影像工作全流程的人工智能,在图像采集、图像呈现和疾病诊断中努力实现全链条的自动化;人工智能在神经、头颈、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肌骨、胎儿等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达到新高度。

鼓楼医院影像人将秉承“厚德、 进取、 求实、 卓越”的鼓医精神,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医教研协同发展,再创辉煌!

诊疗范围与特色技术

主要疾病
诊疗范围

依托神经影像、头颈影像、呼吸-乳腺影像、心血管影像、消化影像、泌尿生殖影像、肌骨影像、儿科(含胎儿)影像等亚专科,开展全身各系统的疾病诊断及治疗评估工作。

学科带头人/行政主任

张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党委副书记,南京大学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功能影像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 教授,医学博士,美国梅奥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理事兼影像专委会副主委,江苏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兼质智学组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脑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南京医学会放射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杰出青年医学影像学家”、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十二五”和“十三五”)、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医师协会“杰出青年医师”奖获得者、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课题组发表SCI论文146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88篇),中科院I区:14篇,JCR1区:15篇,IF>5分:20篇,近5年发表118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78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7篇(中华期刊16篇)。制定行业标准2项,发表国内专家共识1篇,国际专家共识1篇。主编著作2部,获省市级科技奖励1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重大课题培育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医学重点人才项目、省333人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南京市突出贡献中青年及省市级课题15 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 12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课题是国家“一带一路”示范工程。活体无创神经影像技术已成为重大疾病早期诊治的重要客观评估方法。本人以此为方向,发挥临床一线影像医师的优势,以杰出的工作能力,引领医工交叉团队,前瞻的结合人工智能新技术,开展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影像学早期诊断研究。在本人主持的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1项为重点国际合作课题)及9项省部级课题(在研或结题)的支持下,主攻认知障碍早期诊断难题,提出并验证了内嗅皮层空间导航和嗅觉功能是超早期损伤靶点,研发出了系列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早期诊断生物影像学指标,研究结果被多个国际国内专家共识纳入,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的重点国合课题是国家“一带一路”示范工程,受到了时任中捷两国领导人的接见。主持筹建了“南京远程影像诊断中心”,是南京市惠民分级诊疗示范工程,实现了100家医院的影像互联,并开展了人工智能影像诊断的系列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如下:① 创立了动态多级嗅觉功能和网格细胞空间导航脑功能成像新技术,实现了内嗅皮层等脑内核心微小结构临床成像技术的突破,比国际同类技术信号增强4倍;② 在国际上率先在AD临床前期风险人群(糖尿病患者)中,发现超早期脑损伤的影像标志物,延缓或逆转了AD发展,降低发病率;③ 提出了预测痴呆转化路径的新策略,有效提高了早期诊断水平,高于同类技术约15%,推动了神经系统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窗口期前移,进一步开发了从采集、呈现到诊断的影像人工智能全流程应用场景,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


朱斌

医学影像科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磁共振诊断及多排螺旋CT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转移的TMN分期;高分辩CT诊断肺弥漫性疾病;心脏MRI;前列腺疾病的MRI;肝脏疾病的MRI诊断;多排螺旋CT心脏和大血管的成像。主持多项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发表论文和专著数十篇。

Copyright © 2004-2018 www.njgl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鼓楼医院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恒网 苏ICP备11032818号-1 公安备案号:32010602010034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