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南京鼓楼医院骨关节科举办了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关节手术开台仪式。当天,骨关节科主任蒋青率领团队利用MAKO机器人手术系统顺利为两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手术。
关节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
两位患者中,一位是一名28岁的女性,因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使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出现患肢短缩的情况,利用MAKO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更好的控制术后肢体长度,使双下肢恢复等长,避免跛行;另一位是一名58岁的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了解到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主动要求进行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的关节置换手术。这两台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鼓楼医院关节外科在关节置换手术领域迈入了智能时代,走在了全国智能骨科领域的最前沿。
人工关节置换是什么?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提高,骨科疾病已经位居全球人类死因的第4位,日趋成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突出问题。我国每年患有关节疾病的患者超过4000万个,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手术中安放的假体位置是影响患者手术后关节功能以及假体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以髋关节置换术为例,目前两个经常容易造成患者不满意的问题是肢体长度和髋关节偏距的重建,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和髋关节偏距偏大或者偏小都会带来相应的不良临床结果。
机器人手术有何优势?
计算机辅助关节置换手术(MAKO关节外科机器人手术系统)是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关节置换手术辅助装置。该系统的最大特点是能够辅助外科医生在手术中精确安装假体,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消除传统手术操作中的人为误差。系统主要由术前规划平台,术中控制平台和手术操作平台三部分组成。利用计算机平台进行术前精确规划,在软件中预先设计关节假体的最佳安放位置,并在手术中通过高精度器械控制系统,辅助术者重现术前规划方案,最终将假体准确安装到预定位置,精准完成关节置换手术。
南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南京鼓楼医院关节外科主任蒋青介绍:“和传统的人工置换相比,关节外科器人手术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精准,第二个优势是微创。”以往人工关节置换,全凭医生经验,术中靠医生肉眼评估,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可能最终假体安装的角度与预想还是会偏差3°左右,经验少的可能会达到5°甚至更大。而用机器人来手术,用机器人代替医生手臂,术前通过CT等资料三维建模,设计出精准的假体大小、位置、角度、肢体长度、偏距等,最终置换好的角度偏差只有0.5°,深度偏差也不超过1毫米,几乎百分百完美。而微创则体现在出血少,就拿当天完成的手术举例,出血量不超过150毫升。
骨科手术机器人未来值得期待
此外,蒋青教授介绍,通过控制机器臂更可以完成一些医生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好的动作和步骤,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手术中遇到的难题。目前该机器人手术系统将在关节外科常规手术中普及,等操作医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将拓展到关节外科的复杂手术中去。
外宣办